(人工)制作的阶梯
生活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阼”zuò,形声字,从阜乍声,“阼”字目前最早见于战国中晚期「阼冢壟戈」。阜,石磴、山丘;乍,用刀雕刻文路,此处引用“制作”的引申义。造字本义:(人工)制作的阶梯。
备注:
「阼冢壟戈」为“田齊之器”,“阼冢壟”为官名,相当于《周礼》中的冢人。“阼冢”应是一种有阶梯式的,从地面向下方能进入的墓穴。
展开剩余55%扩展阅读: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葬中,墓坑壁常设多级台阶,规模越大,墓坑越深,台阶越多。例如,荆州天星观邸阳君墓有15级台阶,荆门包山二号墓有14级台阶,安徽淮南武王墩楚墓有21级台阶。墓坑深度普遍超过15米,台阶层数与墓主地位正相关。楚墓台阶多呈“亚”字形布局,椁室中央设棺室,四周分列侧室,台阶表面规整,部分涂青膏泥防潮。
汉代墓葬中也有类似台阶结构,如水牛墓的墓垣建筑遗迹显示了墓垣与抱鼓石画像石祠堂共存的现象。
古文释义
【廣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从音祚。
【說文】主階也。
【玉篇】阼階,東階,所以答酢賔客。
【禮·曲禮】踐阼臨祭祀。【疏】阼,主人階,天子祭祀升阼階。
【儀禮·公食大夫禮】無阼席。
又【集韻】叢租切,音徂。
又疾各切,音昨。義从同。
来源:汉字历史
发布于:北京市炒股10倍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