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特朗普白宫签行政令,4月2日新政生效,所有进口车一刀切,Stellantis这样本来就吃着国际饭的大厂,想跑都没地方跑。
北美市场算是Stellantis最重要的根据地,今年二季度出货量同比暴跌25%,库存越堆越高,市场信心眼看就碎了。
业绩预警一出,股价立刻反应,先跳水2%,后来缓了点,跌幅收窄到0.54%,股民的耐心和信心,明显都在消耗。
公司高层也没闲着,5月换帅风波,Antonio Filosa临危受命,接替John Elkann,整个团队都在绷紧神经,转型成了救命稻草,前任CEO Tavares去年底就下台了,没等局势回暖就走了。
把账本摊开,亏损有两个大坑,重组花了33亿欧元,主要是裁员、项目砍掉,比如氢能源车说停就停,适应欧盟新排放法也得花钱。
关税是第二把刀,直接3亿欧元的窟窿,央视新闻那天也报道了,特朗普的新政一出,相关企业全都措手不及,谁也不敢赌未来。
其实Stellantis早就不是第一次碰钉子了,北美库存高、意大利法国政治不顺、欧洲汽车销售也没起色,外部压力一波接一波,公司的防线被反复冲击。
新官上任,Filosa还得继续转型,Elkann从临时CEO回归董事长,权力交接间,整个公司都在等一个奇迹。
外界分析分成两派,有人觉得巨额重组是坏事,但也有分析师说,董事会这回下了狠心,未来利润率也许还有希望。
有人提醒,不要忘了Stellantis在美国本地化生产很高,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协定也能挡点风险,相比纯欧洲车厂,他们的抗击打能力可能更强一点。
不过风险还在埋伏着,欧洲业务负责人Imparato已经放话了,轻型商用车电动化慢,未来可能面临26亿欧元的碳排放罚款,这可是比关税还狠的数字。
说到底,这场风暴不是简单的利润波动,背后是全球市场的格局变动,是政策与产业的硬碰硬,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Stellantis的挣扎,折射出欧美汽车业的矛盾,贸易保护和环保压力一起上,谁都不好受,每天都如履薄冰。
2025年已经过半,Stellantis还在被动应对,市场、政策、管理层,每一环都在拉扯,公司能不能挺过这关,没人敢打包票。
新CEO上台,老问题还在,转型计划还没见到效果,内部士气、外部信心都在博弈,谁能坚持到得看下半年怎么走。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财务危机,是一次产业链重塑大考,也是全球汽车业的分水岭,Stellantis只是被推到风口浪尖的那个。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碰撞,把企业卷进了大时代的洪流,Stellantis的命运,也许就是下一个行业缩影。
要看Filosa能不能带团队找到新路,能不能让股东和员工都看到希望,时间不多了,留给Stellantis的窗口期也越来越短。
如果说2025年夏天是个分界点,那之后的每一步都决定着公司能不能走出泥潭,别忘了,身后还有更多同行在观望。
这场硬仗,没人能轻松过关,Stellantis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写完,真正的高潮,很可能还在后头。
关税重锤下,Stellantis巨亏23亿欧元:转型赌局悬念再起
炒股10倍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